4月21日下午,中国人保集团召开干部会议。中央组织部有关负责人士宣布了中央决定:王廷科任中国人保集团党委书记。
高学历、高学知的他,被业内誉为“学霸型”领导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经济学博士学位,拥有银行业、信托业、保险业跨界管理经验的王廷科,既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,又有深厚的学术理论功底和管理经验。掌舵中国人保集团后,他将给这家金融央企带来怎样新的发展思路?保险业正拭目以待。
经济学博士,银行业、信托业跨界人才
公开资料显示,王廷科生于1964年10月,山东平度人,1995年7月毕业于陕西财经学院,获经济学博士学位,2019年6月起任中国保险学会副会长,2020年9月起任中国国际商会副会长。
从货币银行专业毕业后,王廷科在银行业开启了自己的金融从业生涯。至今,他已在金融行业任职接近28载。
王廷科于1995年7月至2009年3月任职于光大银行,2009年3月至2015年2月任职于中国光大集团。根据媒体历史报道,任职期间,王廷科见证了光大银行转型、改革重组等诸多关键时刻。
2006年,王廷科出任光大银行太原分行行长,提出商业银行必须顺应金融业发展大势,推进业务结构轻型化,大力发展中间业务,由资本和风险资产密集型向知识和智能化赢利模式转化。在该战略下,光大银行太原分行开启了转型之路,成为光大银行系统内首家中间业务净收入突破1亿元的分行。
2009年,王廷科进入光大集团工作。据媒体报道,任职期间,他深度参与了光大集团的改制重组工作。
据报道,光大集团改革重组任务艰巨,历经曲折,被外界称为“天书式的改革”。2014年,经国务院批准,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在北京正式成立,中国光大(集团)总公司由“国有独资企业”改制为“股份制公司”,并更名为“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”。这标志着历时十一年的光大集团改革重组顺利完成。
2014年,光大集团收购甘肃信托的交易获监管批准,甘肃信托更名为“光大兴陇信托有限责任公司”。时任光大集团股权管理部总经理的王廷科,兼任光大兴陇信托总裁。
8载大型险企管理经验
尤其重视保险业数字化
完成光大兴陇信托重组之后,王廷科转身投向保险业。
2015年2月至2018年6月,王廷科任中国太平保险集团有限责任公司(中国太平保险集团〈香港〉有限公司)副总经理,期间还兼任太平养老董事长。其任职期间,中国太平深入推进精品战略,保费规模首次突破1000亿元。
2018年6月至2020年4月,王廷科出任中国信保副董事长、总经理。
2020年4月,王廷科来到中国人保集团,出任副董事长、执行董事、总裁,2021年4月获任合规负责人、首席风险官。王廷科亦兼任中国人保健康非执行董事、董事长,中国人保养老非执行董事、董事长。
进入中国人保集团后,王廷科对金融科技在保险业的落地应用十分重视。他2021年曾在《中国保险》杂志发表题为《积极发挥金融科技作用助力保险业以数字化手段破局图新》的署名文章,详细阐述了他对保险业数字化的理解。
“从当下的视角看,我们运用金融科技,推动行业数字化发展,重要的是解决问题,使科技成为保险业突破当前发展困局和瓶颈的破局之策。”他曾在文章中表示,传统保险业的“承保+理赔”逻辑是一种等量风险管理模式,保险企业被动接受客观存在的风险总量,然后在全社会进行等量化转移和分散。
“新形势下,全球风险呈现出复杂化、多样化的新特征,保险经营面临严峻挑战和巨大不确定性,风险管理模式亟须创新与变革。”据他介绍,中国人保提出“承保+减损+赋能+理赔”的保险新逻辑,在“承保”之后想方设法为客户提供“减损”服务,“赋能”客户提高抵御各类风险的能力,进行保后管理。
王廷科表示,这种保险新逻辑的实现,离不开金融科技的助力。通过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区块链、物联网等技术和手段,开展数字化风控,及时向客户发出风险预警,预先采取风险防范措施,努力把风险损失降到最低,从而实现险企、客户和社会的多方共赢。
今年2月,银保监会印发《关于财产保险业积极开展风险减量服务的意见》,要求财产保险业不断提升风险减量服务水平。所谓保险风险减量管理,其基本特征是利用更加专业和先进的科技手段,通过主动介入被保险标的的风险管理而降低事故发生概率,如此便可以实现社会风险总量的减少,进而为投保人和社会创造价值。
而今,业内亦非常关注其掌舵中国人保集团后,将推出哪些具体举措。
2022年,中国人保集团实现保险业务收入6258.09亿元,同比增长6.9%;实现归母净利润244.06亿元,同比增长12.8%。截至2022年末,总资产约1.5万亿元。
来源:上海证券报/韩宋辉
审读:孙世建
Copyright © 2015-2022 华中频道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京ICP备12018864号-26 联系邮箱:2 913 236 @qq.com